一、善于联系自己。他们习惯把别人身上患的病联系到自己身上,别人得什么病,他身上就能找到什么病,如亲人中有心脏病发作,他就会感到心慌、胸闷,但与人谈笑或转移注意力后,上述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。
二、喜欢夸大病情。例如偶感头痛就想到是否长了脑瘤。
三、情绪悲观、精神疲惫。这种人疑病、恐病情绪严重,食欲下降,终日愁眉苦脸。长期下去,便会出现消瘦、消化不良、记忆力下降、性功能障碍等症状。
对于这样的“病人”,亲友和同事要多加理解和照顾,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,使生活规律化,“心病”自然就会不治而愈了。
[值班总编推荐] 用你我的匠心,托举起繁盛的中国
[值班总编推荐]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“十五 ...
[值班总编推荐] [社论]
启蒙和审美的双重交响
【详细】
秦嗣德: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人文语境
劳动铸就中国梦
以高质量网络法治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
手机光明网
光明网版权所有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